寧夏出臺水生態環境保護“十四五”規劃寧夏生態環境廳、水利廳日前聯合印發《自治區水生態環境保護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明確“十四五”時期寧夏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,通過建立“流域統籌、區域落實”的空間管控體系、推動重污染企業退出、梯次深化黑臭水體整治、優化入河(湖、溝)排污口布局等舉措,著力解決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,實現水清岸綠、魚翔淺底的美好愿景。 按照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修復目標,到2025年,黃河干流寧夏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,20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0%以上,劣Ⅴ類水體控制在10%以內,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,地表水區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%,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為100%。完成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長度65.6公里;濕地恢復面積10.07平方公里,力爭茹河土著魚類逐步恢復。 《規劃》提出,要優化入河(湖、溝)排污口布局,開展入河(湖、溝)排污口排查,配合生態環境部完成黃河干流及沿岸一公里范圍內排污口排查,到2025年,全面完成入河(湖、溝)排污口整治。要推進城市飲用水水源全面保護,到2025年,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100%,完成全區“千噸萬人”農村水源地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整治。梯次深化黑臭水體整治,到2025年,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,整治完成農村已排查出的全部黑臭水體,城市、縣城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分別達到90%和75%。 按照要求,寧夏將積極推進生態流量管理全覆蓋,嚴禁“挖湖引水造景”,到2025年,生態流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實,清水河、苦水河等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。將再生水納入區域水資源配置,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企業新增取水許可。充分利用衛星遙感、無人機和移動執法等信息化手段,嚴格水污染防治執法監管,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。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,形成流域共防共治共管的良好格局。
文章分類:
行業資訊
|